助力农户增产增收,构建农资全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5年8月29日 11:05:29发布者:广西田园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8月24日,在河南新乡,广西农博士农服第八届农服创客大会盛大开幕。本次会议由河南科技学院百泉现代农业研究院主办,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大会紧扣时代脉搏,以“学习推广作物系统工程技术,助力农户获得增产增收实效,开拓构建农资经营全新赛道”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农服创客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会议伊始,特邀嘉宾——河南科技学院科技处处长、百泉现代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兼植物保护与环境学院院长刘润强发表了热情洋溢且富有深度的致辞。
  广西田园董事长李卫国指出,2008年中国迎来刘易斯拐点,农业劳动力由无限供给转向短缺,价格势必走高。自那时起,广西田园便持续探索农服之路,从普通喷雾器打药,历经易喷保、飞机打药,再到买肥料送打药、种肥配套免费打药等模式。公司认为,农服下一阶段方向是推广作物系统工程技术,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同时强调,农服应以提升每亩净收益150元以上为导向,以高效农机保障作业质量,以农产品贸易为引领,围绕种子特性布局农业投入品方案,并以智慧农业软件为纽带。
  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通过实践提出,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玉米品种需要种植不同的密度,根据不同的地方合理增加密度种植密植玉米品种并且配套水肥一体化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玉米单产增产重要技术。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志祥展示了水药肥一体化技术。依托农田滴灌系统,将农药与肥料精准同步滴施到作物根系区域,能够很好的防治病虫害,增产明显、省工、省水、省成本,已经成为新疆棉花和玉米增产利器。
   线上新疆农科院雷钧杰教授表示,在“缩行增株匀播增穗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帮助下,2024年全疆小麦亩产已经突破400公斤/亩。
  平南农博士农服总经理何佩霞靠着最初2.6万元的启动资金,从2016年开始到2024年2000万的营业额,靠的是抓住农服的这条道路。为了解农户的痛点,自己种植千亩水稻,深度探索农艺、农机与农技的融合之道,成功构建起一套高产且优质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水稻高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
  沁阳农博士农服总经理王佳所领导的团队,打造出了沁阳市目前规模最大、业务覆盖最为全面的综合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沁阳农博士农服扎根沁阳,聚焦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作物,精心定制全程系统化的营养与植保方案,服务范围广泛,涵盖种子供应、化肥农药调配、浇水滴灌系统、农机作业支持以及农产品贸易等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从田间到市场的全程农事服务。
  与田园结伴14年中,从最早的药肥,到农博士农服,再到特种药肥,背靠广西田园,济南祺悦农业创造了三次农资事业的辉煌。济南祺悦农业总经理周立民表示,从2016年加入农博士到现在,济南祺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功,源自于田园公司的每一款好产品,能够解决好土地托管的后顾之忧。
  泊头华宇领航农业总经理时德华将小麦玉米上植保的痛点整理出来:价格过低挣不到钱→找人困难→活没人干→关键节点把握不好→产量上不去→更舍不得出钱→价格更低。而推行全程农事服务模式,则有望打破这一困局,为行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延津县任建航独自创业期间深知传统的农资行业将会越走越难,在2023年和农博士农服合作。他说“改变是痛苦的,但不改变会更痛苦”也表明了现在农资行业的困境。他毅然选择了农服这条道路。
  广西农博士农服北方总经理吴智红给出了升级转型做综合农事服务商四步路径:稳住作业盘(卖农药送打药)、切入交易环节、打造双品牌(服务品牌与综合农事服务品牌)、种植软件数字盘。并指出农博士农服为综合农事服务提供的支撑:小麦玉米全程植保产品及方案、流体肥及施肥设备、高效打药设备、探索小麦玉米种子代理或集成推广订单农业模式、小麦玉米水肥滴灌系统应用、农博士农服托管协议。
  广西田园研发中心新型肥料研发部班超介绍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通过悬浮稳定技术将有机质与无机养分均匀分散于液相中,形成稳定流体悬浮态新型肥料——流体肥。该新型流体肥相较于常见的固体肥料更加的省工轻松高效,更易于作物的吸收。
  高工效设备技术开发部经理万远见就系列支撑农服低容量施药设备展开详细汇报,先阐述设计理念,再剖析关键技术,最后展示实际应用效果。同时,结合实际农田作业场景,针对无人驾驶技术、雾化均匀性、防飘移控制等设备关键技术特性,逐一分析其技术优势与适用范围,并对比传统施药方式在药液利用率、作业效率及作业人员友好性等方面的显著提升,全面呈现在低容量施药设备研发的最新成果。
  广西田园驰飞分中心总经理刘玉生介绍了一款专为农户量身打造的种地导航APP。该APP具备强大的精准服务能力,可面向不同地区的农户提供种地指导服务。农户仅需在APP中设置自家土地位置及所种植作物信息,系统便会依托先进的算法,为用户生成一套科学、完善的种地指南。
  本次会议全方位展示了小麦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精准高效的农艺技术以及性能更为卓越的器械装备。与此同时,明确提出将作物系统工程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下一阶段的核心发展方向。